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古人的诗句、今人的歌声,无不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种以家为本、推家及国,家国一体、爱家爱国的情愫胸怀,是中华民族所历来推崇的重要精神特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之一。家国情怀内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历史底蕴,在新时代坚守家国情怀,不仅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在摩擦不断的现代社会中,家国情怀依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不断发酵。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征程中未曾断连的重要主题,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中华儿女独特的灵魂,改变着中华儿女的性情,鞭策着中华儿女的行为选择。现在我们步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亟须培育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代代相接,承担起时代的担当。
今天我们处在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日益提高同时也对精神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培育全体人民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刻不容缓。新时代培育家国情怀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只有人人都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外化于行。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家国情怀是寻求凝聚最大公约数的精神根基,新时代的家国情怀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激进的爱国主义,而是属于一种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既承载着“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又寄托了构建“天下大同”的崇高境界。培育家国情怀重要的是对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不仅限于纵向的历史视角,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其进行有效发展。我们要回望历史,弘扬传承时代所留下的宝贵家国情怀,更要展望未来,赋予家国情怀新鲜的血液与灵魂。我们要在家国情怀传统的形式和情感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不断生成的理论内容、实践特征与现实境遇去丰富家国情怀,让其跟随着历史的长河永续留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培育家国情怀可以从学校、社会、国际三种路径出发,既充分考虑内部环境又与外部条件相适应。首先,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完善培育家国情怀的教育系统,提供有针对性、亲和力的家国情怀培育,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文化自信程度,唤醒新一代青年的时代担当。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要落实培育家国情怀常态化,运用好现有条件将个体生命融入到家、国,民族发展的大潮流中,让情感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有别于理论上的家国情怀体验。最后,从国际层面来看,要拓展培育家国情怀的平台,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为家国情怀注入新时代内容同时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作者:杨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