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大力弘扬传承红色基因、传扬民族精神,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青岛科技大学组织学生赴临沂市平邑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7月17日,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探寻红色足迹”实践调研团踏上前往临沂市平邑县的征程,开展为期8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拜访老兵等方式,探寻沂蒙红色精神,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中华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沂蒙,是一片红色沃土,这片沃土孕育造就了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中国共 产 党和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锻造出来的一种崇高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十六字是沂蒙精神的深刻诠释。在新时代的今天,传扬中华文化和红色精神已成为不可磨灭的主流,更加凸显沂蒙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
实践团于高院门前出征仪式
红色精神赋能新时代。
为探寻沂蒙精神赋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体现,“探寻红色足迹”实践团于7月19日拜访了平邑县科技产业园。团队成员们在园区包鑫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平邑科技产业园及科技、党建展厅。而后进入多媒体会议室进行PPT深入讲解园区现状等。平邑科技产业园表示以党建工作为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行一系列政策扶持,联系人民群众,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勇于担当“的科技创新服务队伍,为平邑县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做出极大贡献。可见,红色精神强调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新时代下,它继续激励着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进行理想信念的引领。红色精神中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新时代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时,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积极探索,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实践团参观平邑科技产业园的科技展厅
实践团参观平移科技产业园的党建展厅
园区老师为实践团PPT介绍园区
大青山胜利突围:红色热土上的革命斗争。
大青山胜利突围发生在1941年11月,是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5.3万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山东敌后战场我方损失最大的一次突围战。在包鑫老师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于7月20日抵达临沂市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的历史文物,一尊尊突围英雄群雕,诉说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展示着那些不被世人所熟知名字背后的英雄事迹,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他们的英雄壮举构筑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他们为沂蒙精神“军民情深,生死与共”做出绝美诠释。
实践团参观大青山胜利突围博物馆
从苦难到辉煌:九间棚人的红色传承。
7月21日,实践团成员们登顶龙顶山,观九间棚纪念馆和旧址,探寻独属于九间棚的红色足迹。在九间棚从过去一穷二白发展至今日金银花产品遍布的艰难历程中,九间棚人凝结培育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诠释了共 产 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共 产 党人不畏艰险,带头苦干的优良作风。从革命战争年代一路走来,共 产 党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是沂蒙精神“党群同心,水乳交融”的深刻体现。
实践团聆听九间棚人的沧桑岁月
亲身聆听战斗历史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