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赋能,匠心永驻!山东建筑大学 “木直匠巧” 团队为全国重点文保修缮注入科技动能
2025-04-20 15:28  来源:山东新闻网 编辑:旭辉
1
听新闻

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传统木结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近日,山东建筑大学“木直匠巧”团队与曲阜市文物局正式举行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并于曲阜市周公庙、曲阜古建筑博物馆及世界文化遗产“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与学习活动,为木结构古建筑保护注入新活力。

 

揭牌仪式:校地协同共育文化遗产守护者

仪式上,曲阜市文物局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孙胜利,曲阜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柳枫与“木直匠巧”团队指导老师高亮,团队负责人孙永宁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为团队成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专业的指导,通过“实践育人+科研赋能”双轮驱动,共同打造集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木结构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注入青年力量。

 

曲阜市周公庙:古建结构解析与数字化建档

在周公庙古建筑群中,“木直匠巧”团队开展高精度测绘工作,运用全站仪等测绘工具,对建筑的梁架比例、斗拱形制及榫卯节点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团队成员蹲伏于柱础旁,记录木柱开裂的微观裂痕;穿梭于廊柱之间,详细勘察木材受损的微观情况。此次实地调研为周公庙古建筑建立高精度数字化档案,完整记录建筑形制、残损点位等数据。为传统木结构建筑病害分析、修缮方案制定提供动态依据,推动传统保护模式向科学化、预防性转型。

曲阜古建筑博物馆:领略古建历史变迁

走进曲阜古建筑博物馆,从宋元时期的斗拱构件到明清官式建筑的画本,从简单的梁架结构到复杂的装饰工艺,每一件展品都凝结着木结构建筑的工艺智慧。在这里团队成员了解到,曲阜的传统木结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他们对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三孔”:科技赋能解锁古建魅力

踏入“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木直匠巧”团队的成员们被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和精湛的建筑技艺所震撼。团队成员们分组对不同的建筑进行了详细调研,查看外观结构时,他们仔细测量建筑的长、宽、高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记录飞檐的翘起角度、斗拱的层数和形状、门窗的样式和尺寸等。对于内部构造和营造技艺,他们深入探究梁柱的搭接方式、榫卯的结构特点、墙体的砌筑方法等。同时,团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建筑进行建模,利用专业软件将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真实还原古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通过建模,能够更直观地分析古建筑的空间关系和结构特征,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校地合作实践活动,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将实践育人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在数字化建档与建模中探索科技保护路径,为传统木结构建筑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未来,“木直匠巧”团队与曲阜市文物局将依托这一活态保护体系,持续深化合作,不断探索传统木结构建筑保护的新方法、新路径,让古老的建筑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木直匠巧”团队,团队指导老师:高亮、汪洋,

记者团:孔梦歌、张发达)

标签:
责任编辑:ZBC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