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用好“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个总抓手
2018-04-06 11:06  来源: 作者:
1
听新闻

原标题:抢抓机遇,用好“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个总抓手

  上接A01版

  这份收获,得来并不容易。其间涌现出的改革创新、实干苦干,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真实道出了奋斗的意义。

  优化产业

  打造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

  “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的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几个字,但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增足了底气。庞大的消费市场,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海南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2013年,习总书记在海南留下殷殷期待。

  服务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服务业比重来看,发达国家平均超过70%。而在1988年,海南服务业比重为31.6%,2009年为45.3%;2012年为46.9%,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相比仍然偏低。

  面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海南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2015年,时任省长刘赐贵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适合发挥海南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定位的十二个产业进行研讨,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产业,使我省产业结构在“十三五”能够真正优化。

  这是海南以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跳出全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聚焦经济新常态、科学把脉产业发展的积极探路。

  棋眼落子,盘活全局。

  房地产“一业独大”,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偏弱,是海南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海南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海南近年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着重培育壮大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十二个重点产业,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决不当“房地产加工厂”。依托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海南还正聚焦“陆海空”(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重点领域,培育海南未来产业。

  2017年,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旅游业、互联网产业、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等多个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不一味地追求经济总量规模上的扩张,海南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

  在集约、集群、环保、园区化、高技术发展产业方面,仍面临不少艰巨任务。海南积极完善路、光、电、气、水“五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六类产业园区。

  “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是海南着力推动的“款型”。在构建符合海南实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产业发展中,海南坚定朝着一流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进发。

  锻造品质

  进一步提升海南旅游国际化水平

  上个月,三亚国际音乐节引发外界对于海南颇高的关注度。首次举行的三亚国际音乐节,主会场及分会场共吸引了20余万人次参与,近百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同步观看演出,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逾2.1亿。

  同样在上个月,在全国两会上,“2013年国务院批准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赋予了药品进口注册审批等9项特殊政策。以前大家要去境外打疫苗,现在到博鳌就可以。”省长沈晓明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这一席话,引起了很多人对海南医疗旅游发展的关注。上月底,备受关注的博鳌超级医院正式开业,吸引了12个顶尖学科团队入驻。

  外界对这两件事的高关注度,引发的原因各不相同,不过实质上都体现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折射出大家对高品质的期待。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呼唤“高水平”发展。离“高水平”有多远,需要的付出就有多少。

  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十分注重提升国际化水平。这必然是一场深入海南角角落落的变革,需要大家共同为之不懈努力。

  在省委常委会会议等近两年的多个会议或调研活动中,省委书记刘赐贵均对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出具体要求。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专题会议上,对提升国际化水平相关工作进行安排。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年来,海南国际航线由12条拓展到57条。2017年,我省共新开和恢复境外航线20条,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增加国际游客量,海南有自己的“算盘”。既是成长的收获,更是一种施压,激励海南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同样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美食等国际元素融入海南,海南在“国际范”的道路上不断实现突破。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国际知名度不断攀升,亚特兰蒂斯、太阳马戏团等国际旅游业顶尖品牌先后落地,国际邮轮频频造访,去年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这些都有力推动国际旅游岛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落地实施以来,早已成为海南一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截至2018年1月底,海南两家离岛免税店累计销售额超过300亿元、购物4000余万件、购物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推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是推动海南智慧岛建设、提升国际旅游岛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海南快速推进这一工作,力争在2018年使海南政务信息整合共享走在全国前列。

  各方面人的素质是办好服务业的核心。海南在全省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下大力气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

  一个一个攻关,一点一点突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征程中,海南不惧困难,匠心涌动。

  改革开放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任何时候都要抓牢。从近几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程中不难看出,不少改革创新之举涌现。

  2016年,海南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以“点、线、面”入手,海南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在为全国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同时,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海南大力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222个美丽乡村,47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61个共享农庄试点正在加快推进。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得到加快推进。

  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有效推动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创新管理,于2015年10月在三亚成立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2016年2月,海南成为全国服务贸易唯一试点省,旅游业等8大方面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正是海南作为特区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

  美好新海南,共享新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站在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新起点上,海南国际旅游岛自信地向国内外游客发出邀请。

  (本报海口4月5日讯)

标签:
责任编辑:ZBC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