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直播乱象须彻底根治
据媒体报道,近期“快手”“火山小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国家网信办于4月4日依法约谈“快手”和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全面进行整改。
这段时间,短视频直播平台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各种问题乱象持续被曝光,引发社会各方及有关部门强烈关注。一方面是涉黄涉赌、暴力血腥和低俗病态等各种乌七八糟的内容主题不断涌现,例如近来激起众议纷纷的“少女妈妈”走红事件;另一方面是“网红”主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优势违规“带货”,在没有任何资质的情况下,在视频中大肆宣传、兜售各类假冒伪劣“三无”产品,包括美容产品乃至仿真枪支、组装飞机等违禁商品都曾出现在他们的“销售清单”上。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播不出和不敢卖的。
显而易见,作为一种当前非常火爆的互联网传播新业态,其不良问题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譬如“少女妈妈”这样的形象成为“网红”,通过短视频直播平台公开传播扩散,会给广大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三观和身心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再如未获得药监部门批准文号的“黑玻尿酸针剂”也能在短视频平台上公开叫卖,又将会对购买使用者的人身安危形成多么大的威胁?
毫无疑问,野蛮生长、问题丛生的视频直播行业亟待清理整治。可是人们看到,尽管此前相关部门也曾数次就一些突出问题对涉事平台网站进行过约谈,警方也对一些活动猖獗的直播淫秽活动进行了打击,但是迄今为止视频直播中的混乱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各种形象不良、行为不端的“网红”主播依旧群魔乱舞、丑态百出。而像“少女妈妈”这种无视公序良俗、有违社会道德的视频形象以及违法销售无证玻尿酸等黑产品的“直销”活动反而变本加厉,不断“推陈出新”,一再突破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底线。
必须看到,直播内容净化和乱象治理,既不能单纯依赖平台及主播的自觉自律,也不能光靠就事论事的约谈整改。因为在逐利本能的驱使下,为了争抢尽可能多的流量,平台和主播很容易“穿一条裤子”;而就算约谈整改再严厉,也只是事后“亡羊补牢”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一次全面解决所有问题。只要“风头”一过,各种乱象又可能卷土重来。
由此可见,此次网信、广电等有关部门对问题视频平台进行约谈整改,以及各大应用商店还将相关APP软件暂时下架,都并非视频直播乱象整治的终点。当务之急还要对短视频直播行业制定出台专门的管理规定,构建完善全面覆盖、常态从严的规范管理制度,将功夫下在平时,把防控做在事前,全方位强化日常监管,防患于未然,扑杀问题乱象于萌芽状态。其中特别是要拉出一份“责任清单”,明确各方的监管职责,夯实平台的主体责任,划清主播的行为边界,确保形成外部多重监管和内部自我约束的合力。
否则的话,谁敢保证这次封了“少女妈妈”,下次不会再来个“少男爸爸”?而这次禁了“玻尿酸”,下次不会又冒出个“瘦脸针”?谁又敢保证各种乱象问题和不良“网红”不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