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彩虹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9-12-19 14:09  来源:未知 作者:佐兰
1
听新闻

 

      新华社天津12月5日电(记者李鲲、栗雅婷)20岁的宋相朋夹着课本匆匆走在铺满落叶的校园里,这天的“电子商务概论”是他最喜欢的一门课。宋相朋一边通过视频听课,一边在书上勾勾画画。过去,宋相朋曾因家庭贫困中断学业。

       宋相朋来自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做过物业客服,卖过POS机,还做过驾校教练。但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工作让他感觉很吃力。
       “家里几代人,种地、出来打零工,但始终没有摆脱贫困。”2018年7月,宋相朋从县里的共青团组织得知了“彩虹桥人才计划”。“听说不用交学费,有书读,还帮忙找工作,我就报名了。”2018年9月,离开校园很多年的宋相朋来到了天津,重返校园。
       在中国,对抗贫困代际传递,“知识改变命运”是普遍接受的理念,更是国家、社会、个人努力的方向,“彩虹桥人才计划”正是诞生于这种理念之下。
      “彩虹桥人才计划”是由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所属《农家书屋》杂志社共同发起的教育扶贫项目,主要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选拔17至20周岁的青年接受远程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和 社会实践培养,毕业生将获得大专文凭。
       “我什么都没有带,两手空空就来上学了。”今年19岁的成娇凤来自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去年9月入学至今,她除了书本费和宿舍的水电费以外,没交过任何费用。
       在家排行老二的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由于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娇凤每月还可以从学校领取200元补助。
       然而,“彩虹桥”最吸引成娇凤的是它“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今年春天,入学半年的成娇凤就参加了第一次社会实践——去罗技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装配线体验组装鼠标。“这是我第一份工作,撑过那两个月我觉得自己很厉害。”她说,社会实践两个月后,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彩虹桥人才计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伍成说,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是落实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
       据介绍,“彩虹桥人才计划”每学习几个月便有一次外出实践的机会。学校帮学生联系好社会实践单位,学生可以在每次学校安排的单位里自由选择应聘,社会实践单位会给学生发放实践津贴。
       今年21岁的孙扩原本性格内向,他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是去民生银行做客服,每天要呼出300-400个电话,通话量在3.8小时左右。“课程上的学习再加上社会实践中的锻炼,我现在一点都不恐惧和陌生人交流了。”孙扩说。
       唐伍成说,“彩虹桥人才计划”重在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学历教育的网络课程之外,“彩虹桥人才计划”还专门设置了演讲与口才、公关礼仪、商业策划等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彩虹桥人才计划”2018年开始实施,截至今年9月,共有994人报名,其中符合入学要求并通过入学考试的有214名,他们来自18个省份的贫困地区,涵盖10个民族,62.6%的学生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教育扶贫要‘扶志、扶智、扶技’。”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李宪祥主任表示,最根本的目的是用教育帮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宋相朋说,通过“彩虹桥”,他找到了通向未来和希望的一座“桥”。在民生银行的实践,让他对电子商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新的目标。“我原以为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选择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现在我才知道我能做很多,未来我最想做的是外贸。”
       唐伍成介绍道,不仅是社会实践,在毕业前还会统一开展就业辅导,一对一地为学生安置就业,并跟踪学生就业后6个月以内的情况,对就业不理想者再次进行就业推荐。
       “希望同学们立志做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通过‘彩虹桥人才计划’,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全国政协常委、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许京军在今年9月“彩虹桥人才计划”开学典礼上说道。

标签:
责任编辑:ZBC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