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农业精细化生产因地制宜
——“解忧乡愁”调研团赴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调研
8月13日,“解忧乡愁”调研团聊城市分队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调研,队员高文妍采访了农业农村局的办公室主任李庭钧,李庭钧向高文妍介绍了聊城市农业劳动力供给、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农业劳动力供给方面,目前实际现状依然是人多地少,而先进的滴灌、喷灌等较为精细化的生产技术设备则可以替换大量劳动力,所以,为了保证农业劳动力就业,精细化的生产模式暂时不会取代现有生产模式,小农经营仍将占主导。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精细化的生产方式虽然没有广泛推行,但是这些技术已经应用于一些大型的农业园区内。农民可以直接在园区内免费种植,待农产品成熟时按市场价销售到指定地点,农民按照一定的比例获得农产品收入。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农民收入,而且可以降低收入风险和投入成本。
在销售渠道方面,在农村有专门的农业经纪人,他们负责联系商户,在农民与商户之间牵线搭桥。一般,在某个村或者某个镇会自发形成农产品销售市场,农民把蔬菜运到市场进行销售,价格由农民与经纪人现场协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农民自发做起了电商,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网上销售量较大,例如沙镇的两家售卖西红柿的网店销量就非常可观。
此外,谈及粮食安全问题,李庭钧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每年都会有相应的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种植蔬菜需要一定的技术,所以,农业局会举办一些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受培训的农民来自各个乡镇的推荐。
本次在聊城的实践是团队对“线上+线下”调研模式的进一步探索过程,团队利用微信等手机工具,实行无接触式的问卷收集,并收集了较多数据和通过政府有关人员对农村劳动力供求现状以及现代化发展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有助于日后对于农村劳动力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解忧乡愁”调研团
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