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他的名字叫赵为高。熟悉他的党员群众都称他为宣讲“达人”,这是因为他坚持十年如一日,勤奋苦学,融会贯通,面向基层党员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街头巷尾都是他的临时课堂。十年来已经为岚山区的农村社区、机关企业、教育卫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近1300场次。2019年12月他荣获山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常讲党课 街头巷尾都是他的临时课堂
“你们看,新冠疫情局面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哪个国家有能力做到?坚持人民之上、生命之上而不是资本之上,疫苗接种不收费,而且要全员接种,靠什么?这不多亏了咱们党嘛!”
2021年6月17日,一堂抗击疫情与坚定“四个自信”主题党课在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小湖村的街头上开展。树荫下,岚山区理论宣讲员赵为高坐在小马扎上,党员群众围坐一旁,他用一口乡音,为大家讲党课,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把疫情期间所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价值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娓娓道来。听到酣畅处,群众直呼“过瘾”。
“街头党课”以“党员聚在哪,我就讲到哪”为目标,将党课主动搬到党员的身边,让形式更生动、更易于接受,受到广大农村党员的热烈欢迎,大家上党课的积极性更高。课堂上,就主讲人宣讲的主题内容,党员们还会积极开展互动讨论,增加学习效果。
“因为脑袋里有东西,所以才能讲正确;因为理论上的清醒,所以立场就坚定”,这是赵为高常说的一句话。对他而言,学习就是他最大的自信,讲课就是他最大的动力。他曾应邀到岚山区所辖的一些偏僻山村里进行宣讲,这些山村很多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他经常开着自家车,带着电脑、投影仪和宣讲资料,穿梭在这些山村里,第一时间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百姓中间。
创建品牌 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理论只有被群众接受,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如何有效打通理论宣讲进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面临的课题。近年来,他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讲工作格局,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有效性,探索出了一批基层理论宣讲新品牌,从“围炉宣讲”到“马扎课堂”,从“街头党课”到“乘凉党课”,从“夜校课堂”到“集中轮训”……让农村多样化“小课堂”变身党员群众学习“大学校”。突出因村制宜、不拘形式、不落俗套,把党课宣讲搬到社区大院、农家书屋、田间地头、庭前院落,通过开设短小精悍的“微课堂”“微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宣讲中,大家或围坐在小小马扎上,促膝而谈;或席地而坐,相互问答;或围炉品茶,学习领悟。把党的创新理论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讲出来,让听众真正听得懂、记得住、忘不了,使理论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基层每个角落。
如今,在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党的创新理论百姓宣讲活动已蔚然成风,受到党员群众广泛好评。
深挖精耕 善用小切口反映大时代
在宣讲内容上,他不断摸索提炼,注重做到用“小切口”来反映“大时代”。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四史”教育,确定宣讲“主菜单”:从“两不愁三保障”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再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人们盼温饱到盼环保,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三大攻坚”,再到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从抗击疫情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价值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等等;从近年来群众务工收入变化讲到对外开放的“一带一路”;从传统蔬菜种植讲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茶叶种植生产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讲到乡村振兴战略,再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从人们对美好生活新的多样化需求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再到“四个全面”的哲学意蕴。通过身边的“小切口”说明“大时代”,从而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