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垦利区支行:贷款2亿元支持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3-04-23 17:46  来源:山东新闻网 作者:旭辉
1
听新闻

  春末夏初,大地春意盎然,海上牧歌唱响。乘船驶至毗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农渔业区,可见一座大型海上看护平台在蔚然的大海上挺立,周边养殖网箱如指环搬有序排列。东营市海洋资源丰富,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滩涂资源,建设海洋牧场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为贯彻落实国家“蓝色粮仓”战略,农发行垦利区支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责,审批贷款2亿元、发放1.86亿元支持黄河三角洲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山东省东营近海海域康华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建设,项目总用海面积765.65公顷,集成了人工渔礁、底播贝类养殖、深海网箱养殖、休闲垂钓、海洋牧场管护等功能,为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一、海中有“金山银山”,渔业效益成倍凸显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黄河泥沙携带的天然饵料及有机物在入海口沉积,为蛤类及相关鱼类提供了天然的放流及增殖环境,渔业经济价值潜力巨大。“入海口附近的蛤类资源非常丰富,过去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缺少有效的管护和涵养,未能充分展现其经济效益。”康华海洋牧场总经理阚仁涛说,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可以实现蛤苗定期投放和科学采捕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蛤类质量和产量,目前年产可达1500-1800公斤/亩,产值能达到1万多元/亩”,是过去的3-4倍。

  ▲该行支持的山东省东营近海海域康华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收获现场

  二、海中有“绿水青山”,海洋固碳前景广阔

  项目通过建设人工鱼礁,移植海藻,有效改善海底生态环境,使生产力较低、鱼类较少的泥砂底环境变成生产力高、鱼类较多的岩礁环境,达到修复、重建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实现高生物量水平的生态平衡,形成海藻碳库和牡蛎碳库。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说:“通过采用立体养殖、投放生态型人工鱼礁、修复海草场等手段,以及建设“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的环境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系统,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海洋牧场水质达标率为98%,大部分海域达到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据调查,礁区海域基础生产力平均提升11.2%,生物量增长高达6.7倍,每公顷藻礁可形成固碳量0.61吨/年。”

  ▲该行支持的山东省东营近海海域康华海洋牧场示范项目现场图

  三、海中有“科技高山”,科技赋能蓝色粮仓建设

  有效发挥科学技术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催化剂”作用,该行引导借款人积极使用创新型新产品和新设备。本项目在设备采购安装过程中大量使用“一种升降式底栖性海产动物养殖网箱”、“一种海水中使用的柔性拦网”等网箱养殖专利技术,以上创新性新产品和新设备在海洋牧场建设投资占比达到67%。公司技术人员张伟介绍说,“海洋牧场的建设不仅为公司积累的成熟的海洋牧场建设及运营经验,同时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一种养殖平台用钢塑折叠桥”的专利申请。(李福鹏、张春雨)

  ▲该行支持的山东省东营近海海域康华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养殖网箱

标签:
责任编辑:ZBC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