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郭同君)为了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将党的精神力量与实际产业发展相结合,7月15日至19日,山东理工大学“禄”力同心实践团走进焦裕禄的故乡博山区源泉镇,参观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故居,并实地调研焦裕禄精神及事迹对源泉镇猕猴桃园产业发展的影响。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焦裕禄认为,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实践团在纪念馆内参观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事迹,详细了解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作为领头人“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带领群众战风沙、治水患、改盐碱的工作内容,通过观看实物展览、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献,感受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迎难而上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践团队成员在焦裕禄故居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下感悟焦裕禄清贫的日常生活。故居内的布局简洁有序,北屋正房、南屋以及东、西厢房共同构成了狭小而又井然有序的空间,故居内质朴无华的布置彰显着焦裕禄勤俭节约的作风。实践团成员仔细端详着每一件展品,学习使用焦裕禄生前使用过的旧农具,了解焦裕禄参加革命时期的照片和文物中的故事。
随后,实践团成员又来到了村内入党处旧址及焦裕禄小学学堂——原白衣庙,团队了解到,焦裕禄伟大精神的“初心”在此处萌芽生长,“三份入党申请书”深刻展现出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队员们对村内纪念馆附近村民进行采访,探寻村民对焦裕禄精神的认识以及焦裕禄精神对村民生活及村庄发展的影响。在与北崮山村村民的交谈中,团队得知,焦裕禄精神对北崮山村物质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北崮山村发挥焦裕禄精神伟大力量,打造红色乡村文旅研学矩阵,用焦裕禄名片做乡村振兴的精神引领。
猕猴桃产业是源泉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柱,为探究焦裕禄故乡猕猴桃产业发展情况,团队来到源泉镇农委。猕猴桃产业特色办公室主任翟慎红向实践团介绍了源泉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历程。团队了解到,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的规模化种植,源泉镇的猕猴桃产业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
"我们最初种植猕猴桃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土壤不适应、气候条件差、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等等。但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翟慎红主任回忆道,“我们坚持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改良土壤,调整种植模式,逐步克服种种困难,培育优质"碧玉”品种,最终打造出源泉镇的猕猴桃产业品牌。"
在参观过程中,翟主任还向实践团介绍了源泉镇在环境改造和品牌打造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了适应猕猴桃的生长需求,源泉镇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土壤改良技术和灌溉系统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博山猕猴桃大数据平台”,将果园的土壤营养情况和不同园区果树状态进行实时统计,进一步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
实践团队来到猕猴桃种植园区,从工作人员与游客处了解到,猕猴桃采摘收购人员与焦裕禄纪念馆游客有一定重合,红色研学与绿色种植业相互促进。园区主人向实践团介绍猕猴桃一年轮换一枝的采摘方式,团队成员学会根据猕猴桃外形或果实区分未成熟猕猴桃好坏,认识到可以使用“输液”方式治愈病态猕猴桃树。 经园区主人引导,团队成员帮助园区病态猕猴桃树剔除畸形病态幼果,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猕猴桃树的养护工作。
实践结束后,实践团队同农委翟主任合影。农委工作人员表示,源泉镇将继续用“裕禄故乡”名片,迎接产业发展新挑战,打造好“红色旅游”与“绿色农业”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
通过此次在源泉镇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乡村振兴中“技术”与“人才”的重要作用,领会到技术型青年扎根基层的必要性,团队成员必将焦裕禄精神牢记于心,在新时代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