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山东管理学院“药韵研途”乡村振兴促进团:以药为笔绘振兴,用实践扎根乡土
2025-08-08 15:11  来源:山东新闻网 编辑:旭辉
1
听新闻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度融入黄河流域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大局,2025年6月25日至7月20日,山东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药韵研途”乡村振兴促进团以济南为中心,深入黄河流域沿线特色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足迹遍布济南(道地药材繁育核心区)、滨州(盐碱地中草药种植基地)、东营(艾草传统产区)、临沂(金银花主产地)、枣庄(丹参种植基地)等14个特色市县乡。每到一地,团队都紧密结合当地特色中草药资源开展实践。此外,团队创新构建“1+N”服务模式,以黄河流域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为核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整合计算机技术支持、支教服务、电子商务等多领域资源,因地制宜为每个地区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切实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精心筹备:周密部署,保障实践成效

在实践活动启动前,团队系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筹备工作。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流域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组织骨干成员赴重点区域进行预调研,科学规划涵盖14个市县乡的实践路线。围绕“产业链延伸”“数字化赋能”“文旅融合”三大方向,精心设计调研方案和访谈提纲。同时,团队还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范,针对可能遇到的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为后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乡村:深耕种植一线,探索科技赋能路径

黄河流域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发源地与中药材主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出丰富道地药材。在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团队深入中草药种植特色村东褚科村,与村委就“延长产业链”“数字化设备需求”等痛点展开深度研讨;走访大、小核桃园村时,结合两村资源探索中草药与本土特色融合路径;针对当地乡村振兴示范区双泉庄村打造中医药主题景区面临的招商困境,团队提出“中医药+文旅”融合方案,联动中药馆洽谈合作,助力资源转化。

与此同时,团队调研足迹延伸至东营、滨州、枣庄及沂蒙老区,在枣庄下道沟村、临沂荣和庄等5个村落,见证中医药产业多元振兴实践:荣和庄坡地种植桔梗、黄芩开辟致富路;小安子村通过金银花初加工延伸产业链;盖家洞村挖掘红色药草故事打造新路径;下道沟村将丹参种植与旅游深度融合。从黄河之滨到沂蒙山区,传统智慧正与现代产业碰撞出振兴火花,为老区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在村镇实践留影

在深入多个村落的实地调研中,团队发现农户多依赖传统种植方法,数字化设备利用率极低;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区域内极端天气频发,加之丘陵地貌导致土壤肥力分布不均,药材长势差异显著,严重制约着药材品质的稳定性。针对这些共性问题,团队迅速整合梳理,收集植物样本,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坚。

图为团队成员与农户进行访谈以及进行植物成分检测

成员对采集的植物样本及土壤成分进行检测,分析pH酸碱度、氮磷钾等元素含量,为后续种植提供数据支撑;最后结合专业知识开发小程序,集成实时天气预报与种植日志功能。这既能帮助种植户从容应对气候波动,又可记录种植数据,经智能分析生成的针对性建议,切实提升种植效益,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图为团队根据社会实践调研为种植户设计的中药材小程序

联动中医馆:拓展市场渠道,激活产业经济价值

在济南市泉彧中医馆和富翔中医诊所,团队与负责人针对中医药产品多元销售渠道的拓展路径展开讨论,并推介双泉庄村的中药材资源及文旅项目,探索合作可能。此外,为帮助传统的中医药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团队还向中药馆负责人介绍了直播电商等数字化营销手段,倡导中医药衍生品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助力黄河流域中医药产业经济效能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在中药馆留影

扎根社区:传承文化根脉,构建有效育人机制

此外,团队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社区服务的融合路径,将文化传播与社区支教结合起来。在临沂市费县费城街道的龙门社区、真卿社区,团队通过开展中医药使用情况的调研了解到,居民对中医药认知存在显著盲区,对中药材功效、使用方法及禁忌了解有限,甚至存在误用现象,这一发现为团队开展中医药主题支教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临沂市费县第五中学和兴业社区支教过程中,团队成员依托“扁鹊故里,中药之乡”的深厚底蕴,结合前期系统学习的中草药知识,通过展示中药材实物、播放科普视频、开展趣味问答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详细讲解当地中药材的品种特性与用途。这种互动式教学带领200余名师生沉浸式领略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进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图为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在临沂市费县第五中学和兴业社区支教留影

实践成果:闭环赋能,绘就乡村新画卷

此次实践通过“乡村筑基—中医馆拓路—社区传情”的立体布局,形成闭环赋能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农户因数字化工具提升收益、中医馆因合作焕发活力、孩子们眼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无处不体现青年力量的责任重大。未来,团队将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密切关注各实践点的成长与蜕变,推动中医药文化如潺潺溪流,深度浸润广袤乡土,以“药韵”为笔,绘就乡村新画卷,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持久强劲的发展动力。

文稿|山东管理学院药韵研途乡村振兴促进团

摄影|山东管理学院药韵研途乡村振兴促进团

编辑|山东管理学院药韵研途乡村振兴促进团

标签:
责任编辑:ZBC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