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道地探源”调研队前往全国首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扁鹊长青康养基地进行调研。
队员与指导老师合影。通讯员苏杰 摄
智能设施助力中药发展
队员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中医药智能科技大棚,负责人介绍大棚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米,通过电脑控制实现机械化运作,维持棚内高温。棚内主要种植沉香和铁皮石斛这两味“南药北引”项目引进来的名贵中药材。
队员对基地负责人进行采访。通讯员孔瑶瑶 摄
规范种植确保中药质量
队员们来到双泉庄村的中药种植基地,这里目前主要种植栝楼和丹参。马山栝楼是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地理性标志产品,丹参药源种植基地已通过了国家认证,被列为多家药企的免检产品。另外种植了黄芩、黄芪、玫瑰、百合、桔梗等百余种中药材。为保障药材的生物安全性,小镇将村民饲养的牛、羊排泄物作为自然肥料,并禁止了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山东太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小镇中药材购销的合作企业,协助小镇进行中药材分销,保障了购销渠道的稳定运行。
沿着扁鹊文化路,道路两侧立有中国历代十大名医塑像和生平简介,两侧绿化以中草药为主题并配有图文说明,队员们走进村里的扁鹊广场,这里集中介绍了中医药文化,广场内立有扁鹊像,扁鹊生平事迹等内容等。广场另外设有观景平台,可以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底蕴。
提供民宿扩大产业范畴
接下来,队员们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小镇的木鱼石民宿,木鱼石民宿是由当地村民闲置的老民房修缮改造而成,房子均由木鱼石构建而成,整个民宿区共计百余套老院子,可同时接纳上千游客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木鱼石是一种济南长清特有的珍贵石材,被誉为“中华第一神石”。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以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单位也对木鱼石进行了科学研究,发现其含有大量微量元素。长期住在木鱼石房屋也有益于人身体的健康。
乡村振兴共建富裕生活
队员们通过采访遇到的村民,了解到马山镇政府为了提高村民收入,不再坚持传统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而是联合药企,选择收益更高、平均亩产值可达到4000元左右的中药种植。现如今人均年收入超过18000元,双泉庄村每年还会给村民分发米、面、油等物资,村民收益显著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在和村民的交谈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小镇居民在快乐安康地享受生活。
队员对村民进行采访。通讯员张延丽 摄
守正创新打响长清中药品牌
道地药材作为具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资源,不仅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扁鹊长青康养基地的南北两区分别为药材种植基地与康养旅游民宿区,这种双向发展模式十分新颖,可以将道地药材与旅游民宿有机结合。
而据调研发现,小镇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标准亟待细化、独立品牌尚未建立、开发力度欠缺、青壮年人才流失等。针对这些问题,队员们与当地负责人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例如在保障产品质量及销售的情况下,联合药企扩大栝楼种植规模。进一步拓宽道地药材特色产业链,进行产业创新,打造特色产品,还可以研发道地药材的护肤品、保健品、养生膏方等,吸引不同群体、年龄的消费者,使道地药材以独立品牌面貌直接面向大众。这样可以增加工作岗位,提高人均收入,增加乡村吸引力,尝试抑制人口流失。充分利用道地药材的文化价值,实现道地药材文化内涵与当地道地药材种植产业、扁鹊小镇康养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本次的调研交流,大家对长清区中药种植与相关康养旅游产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乡村中医药事业,学习扁鹊长青康养基地的范例,带动更多的乡村走上富裕的道路,实现乡村振兴与中医药事业的共同发展。(通讯员 沈仲琪 张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