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韵薪火”社会实践团走进临淄足球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专题学习与深度交流,系统探寻蹴鞠的历史脉络、传统工艺及当代发展路径,沉浸式感受齐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首先,实践团从蹴鞠的起源开始探索。在博物馆图文展区,成员们通过详实的史料记载与生动的场景还原了解到,这项古老运动发源于先秦时期的临淄,历经数千年演变,从民间娱乐游戏逐步发展为体系完备的竞技运动。展区内,不同朝代蹴鞠的形制特征与发展轨迹通过展板清晰呈现,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这项传统运动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脉络与演变逻辑。
在蹴鞠制作工艺展区,实践团深入了解了传统蹴鞠的完整制作流程。从皮革选材、鞣制处理,到按特定形制裁剪缝合,再到以芦花或棉絮填充塑形,每道工序都蕴含着严格的工艺标准与古人的智慧结晶。其中,传统蹴鞠采用十二片皮革缝合的工艺设计,不仅确保了球体的圆润匀称,更暗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让成员们在亲眼观察与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中,深切体会到传统工艺背后的匠心传承。
活动尾声,实践团与蹴鞠非遗传承人展开交流。传承人现场展示了多款特色蹴鞠制品,既有用于竞技比赛的实用型蹴鞠,也有兼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制品,生动诠释了蹴鞠“可踢可赏”的多元文化价值。
其中,一件绣有“二十大”字样的主题蹴鞠尤为引人注目,其将传统工艺与时代精神巧妙融合,直观展现了蹴鞠文化与时俱进的鲜活生命力。传承人表示,蹴鞠不仅是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更是承载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在传承中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实现活态延续。成员们通过亲身体验与互动交流,对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次临淄足球博物馆探访活动,让实践团成员对蹴鞠文化形成了全景式认知,深刻理解了其与齐文化、现代足球的内在关联。作为齐文化“尚武、开放、创新”精神的生动载体,发源于临淄的蹴鞠,其向现代足球的演变历程,既是体育运动的传承发展,更是齐文化“敢为人先”精神在世界舞台的延伸与彰显。而新时代下,“二十大”主题蹴鞠所体现的传统与时代的碰撞,更印证了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活力的无限可能。
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青年一代应主动担当文化传承使命,以蹴鞠为纽带,让齐文化借助足球这一世界通用“语言”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使千年文脉在新时代扎根生长,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文化桥梁。(作者:宋奕凡 张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