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桑梓共兴”社会实践团赴青岛即墨区调研:盐碱地里的乡村振兴“蓝村路经”
2025-07-17 14:38  来源:山东新闻网 编辑:旭辉
1
听新闻

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桑梓共兴”社会实践团走进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深入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这片曾荒废50年的盐碱地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焕发新生,成为青岛地区最大的稻米种植基地。探寻"蓝村大米"品牌背后的科技支撑与农人坚守,探寻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蓝村路径"。

踏入实践盐碱地头,调研团眼前呈现出一片翠绿的海洋。合作社负责人用测土仪向团队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经过多年改良,这里的土壤含盐量从12‰显著降至3‰以下,完全达到优质水稻种植标准。"他介绍,改良的关键在于"水旱轮作+暗管排盐"技术体系——通过引大沽河水冲洗盐分,铺设地下排盐管网,配合有机肥施用,逐步降低土壤盐碱度。

“科技是这场蜕变的关键因素”,团队成员观察到,田块间分布着多个监测点,实时采集土壤数据并传输至物联网平台,用科技赋能盐碱地的精准改良。基地连续5年作为盐碱地海水稻研发试验田,测试过20多个新品种,为全国盐碱地水稻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盐碱地水稻种植基地,对蓝村大米的科技种植模式与产业路径形成了系统认知,深刻体会到特色农业在盐碱地精准转型、农民增收致富中的关键作用。团队成员表示,将把调研中的土壤改良数据,智慧农业应用案例整理总结,为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蓝村方案”。(王思雨 张裕浩)

标签:
责任编辑:ZBC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