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军旅岁月,传承铁军精神——“学思享”社会实践团赴临沂市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
2025-08-13 09:44  来源:山东新闻网 编辑:旭辉
1
听新闻

为追寻华东战区的红色根脉,体悟“铁军精神”的磅礴伟力,2025年8月5日上午,“学思享”社会实践团来到临沂市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团队成员探访了保存完好的战时指挥部、营房院落,参观了承载着烽火记忆的珍贵文物与历史图片,亲身感受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岁月中使用的传统用具与坚守的匠心手艺。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生动再现于眼前,让全体成员深受震撼,对革命先辈的智慧、坚韧与奉献精神有了更为具象而深刻的感悟。

参观驻地风貌,体验训练日常

沂蒙山巍峨,红色血脉长存。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沂市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两战胜地”,也是沂蒙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英雄的鲜血,铭刻着不朽的功勋。2025年8月5日上午,“学思享”社会实践团前往临沂市河东区的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启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之旅。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馆正门前的合影  申芳铭 供图

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参观了纪念馆的雕塑区,该区域内展有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雕塑。通过雕塑前的介绍,成员们了解到叶飞前辈指挥孟良崮战役、鲁南战役等重大战役的突出贡献。实践团成员们纷纷驻足在雕塑前观望,仔细阅读人物生平介绍,深切感悟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与彰显的崇高品格。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在雕塑前观望学习  申芳铭 供图

雕塑区内还特设了“红色家书”主题展览与“寄语先辈”邮箱传递等互动环节。一封《朱永祥书信》混着汗渍血痕,体现出的是革命前辈铁骨铮铮下的似水柔情与对亲人的无尽眷恋,读来不禁令人动容哽咽。一旁的“寄语先辈”邮箱活动,则引导新时代青年亲笔书写心声,跨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在深情的笔触中体悟红色精神,实现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沉浸式革命传统教育。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阅读红色家书  申芳铭 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移步至陈毅旧居建筑群。穿行于历经岁月洗礼的院落之间,成员们驻足凝视由泥土垒砌、茅草覆顶的简朴居所,这方寸之间的简陋空间,无声诉说着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老一辈革命家安于清贫、心系天下的崇高风范令在场成员无不肃然起敬。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参观旧居建筑群  申芳铭 供图

紧邻建筑群,便是当年人民战士操练所用的训练场。实践团成员们移步至此,亲身体验革命先辈们的日常训练。“原来人民战士们的训练这么辛苦。“在体验过后,实践团的成员们不禁感慨道。通过这沉浸式的身体力行,成员们对革命战争年代的不易有了切肤之感,更深刻体会到每一场胜利背后所凝结的血汗与坚韧。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体验训练设施  申芳铭 供图

老妪推磨授技艺,队员躬身习传统

步入一处农家小院,院中的石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劳作日常。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巧遇了同样前来参观的几位本地人,在她们热情的指导下,成员们饶有兴致地体验起推磨劳作,学习革命年代军民生活中最朴素的农家技艺,感受那份融入日常的坚韧与智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体验农家劳作  申芳铭 供图

图为大娘指导实践团成员们推石磨  申芳铭 供图

兵器陈列显锋芒 泛纸遗存鱼水情

进入华东野战军总部纪念馆,成员们参观了作战时所用的刀枪和榴弹炮,这些历经沧桑的战争遗存,仿佛瞬间拉近了时空距离,让人得以触摸那段铁血峥嵘的岁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反动统治的结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国际标准。文书展区一张张泛黄的“服务证”、“进步奖证”,展现出部队严谨的内部管理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历史画卷增添了鲜活生动的注脚。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参观展品 申芳铭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参观86式122毫米榴弹炮  申芳铭 供图

在纪念馆参观时,实践团遇到了正在参加“沂蒙红领巾讲解员“活动的红领巾讲解员,她带领实践团参观学习了馆内展览物品背后的史实资料。在国民党军在山东地区的失败后,蒋介石认为”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决定对沂蒙解放区进行反复清剿。沂蒙解放区的党政军群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同敌人展开激烈的斗争,展示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听红领巾讲解员讲解  申芳铭 供图

置身革命圣地,回望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们在历史的细节中探寻初心,在艰苦的环境中感悟力量。一件件文物、一行行书信、一处处故居,无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奋斗的艰辛和人民的伟力。此次临沂之行,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更是一堂深刻的信仰课和实践课。它启迪学思享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唯有铭记来路之艰,方能坚定前行之志;唯有传承红色基因,方能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青春力量,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标签:
责任编辑:ZBC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