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基层治理与传统文化融合共兴的生动实践,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桑梓共兴”社会实践团一行,转赴菏泽市牡丹区洪福社区,深度调研该社区是如何将丰厚的菏泽传统文化底蕴与“莱西经验”精髓相融合,从而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文化赋能、群众参与的特色振兴之路。
一踏入洪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浓厚的红色氛围与组织力量便扑面而来。“一队一个支部,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的基层组织架构图清晰醒目,党员先锋岗的标识熠熠生辉。社区党委书记洪士庆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并系统阐述了社区发展的核心逻辑——“党建+文化”双轮驱动,在洪书记的话语中,实践团成员领悟到“组织强,则百业兴。有了强有力的党组织引领,传承文化、发展产业、服务群众才有了主心骨。”
在社区精心打造的文化核心区域,一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书画艺术展成为实践团成员感受菏泽文化魅力的窗口。焦峰老师首先引领大家欣赏了展厅的核心展品——以菏泽牡丹为主题的系列书画作品。他生动讲解了牡丹在菏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及艺术家们如何通过水墨的浓淡干湿、书法的遒劲笔力,将牡丹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与坚韧品格一一展现在纸面上。“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菏泽地域文化精神与乡土情怀的深情寄托。”焦峰老师说。
随后,焦峰老师引导实践团成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鉴赏之旅,讲解了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差异之处。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两者在艺术理念、表现手法与文化内涵上的显著差异:“中国山水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意境营造与笔墨情趣,常以散点透视展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境界,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西方油画,特别是古典与写实流派,则更侧重于科学透视、精准造型和光影效果,追求对客观世界逼真、立体的再次呈现,反映了理性观察与再现自然的传统。”焦老师指出,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更深刻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与文化传统。他鼓励实践团成员在欣赏中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如何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洪福社区创新性地将党员活动室、居民议事厅与书画展厅相邻布局,形成了“党建领航、文化浸润、居民共治”的联动格局。实践团成员观察到,这种空间上的紧密联系,使得党的组织生活、居民民主议事与文化熏陶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生动诠释了“莱西经验”中强化组织引领、服务群众需求与激发基层活力的精髓在社区层面的创造性实践。
通过实地探访、聆听党建经验与沉浸式艺术鉴赏,“桑梓共兴”社会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洪福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深植菏泽传统文化沃土,将“莱西经验”所蕴含的强大组织优势与本土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融合。在这里,牡丹不仅盛开在田野上,还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绽放在社区的文化空间中,而翰墨丹青也成为了连接历史与当下的重要文化纽带。洪福社区探索的“党建文化双轮驱动”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凝聚与组织保障并重的启示——当坚强的组织堡垒与深厚的文化自信同频共振,乡村的全面振兴便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精神动力。(侯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