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载道传古韵,茗香悟道启新思
2025-07-23 09:21  来源:山东新闻网 编辑:旭辉
1
听新闻

在国家大力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7月22日,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走进瑞草园茶文化基地,聚焦“品茶”这一核心环节,开展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文化性的深度体验活动。成员们在茶香氤氲中,从茶具认知到冲泡技艺,从品质评判到文化感悟,全方位探寻一片茶叶里的品鉴之道与人文内涵。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们先进行了一场“茶具科普课”。大家系统学习了六种经典茶具的功能:茶荷舒展干茶,供人赏其形色;紫砂壶透气聚香,宜泡乌龙;盖碗灵活可控,是评茶利器;玻璃杯通透直观,便于观茶汤、赏叶态;茶匙取茶精准,茶针疏通壶嘴,每一件器具都承载着“器以载道”的茶文化智慧,为后续品茶筑牢知识基础。

品茶环节中,瑞草园尹经理将成员们自制的绿茶倒入玻璃杯冲泡,直观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炒制时间较长的绿茶,汤色偏深且变色更快,入口也更显苦涩。“这正是工艺对品质的直接影响,”尹经理结合专业评审知识讲解道,“炒得太久会让茶叶中的茶多酚过度氧化,不仅影响色泽,也会增强苦涩味。”

图为三杯实践团成员所炒制的绿茶对比图(蔺晓庆摄

现场,尹经理还演示了专业冲茶技艺:高冲激发茶香,低冲保持茶汤醇厚,循环冲让茶叶受热均匀;不同茶类对水温要求迥异,绿茶宜80℃左右,红茶则需沸水唤醒;品质上乘的茶,冲泡时汤色更稳定、变色慢,且无茶锈。

图为尹经理示范冲茶过程(王跃然摄

在等待过程中,尹经理详细介绍了专业评茶的工具与流程——从用于称量的天平、盛放茶汤的评茶杯碗,到记录口感的评分表,一套标准化的评茶体系让实践团成员们明白,看似简单的品茶实则是对茶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的系统考量。他特别提到,在国家推动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当下,科学评茶不仅是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更是让中国茶走向世界的重要底气。

图为尹经理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评茶工具及标准(蔺晓庆摄

“茶汤有气泡,往往回甘更佳。”尹经理一边演示,一边解析品鉴要点。轮到红茶品鉴时,他特别指出,优质红茶“一泡一味”,第三、四泡滋味最是醇和饱满;观叶底则以红褐色均匀为佳,若带青色则苦涩。倒茶时,他展示的“三龙护鼎”手法稳健优雅,同时他也为实践团成员展示了“壶嘴不对客”的礼仪细节,其彰显了茶文化中的尊重之道。“茶半酒满”的规矩更是暗藏处世哲学——茶满则溢,正如做人当谦虚有度。成员们举杯细品,从舌尖的甘醇到喉间的回甘,再到茶汤色泽的微妙变化,在“一叶一世界”中读懂茶叶的品质密码。

图为尹经理展示“三龙护鼎”手法(王跃然摄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茶不仅是饮品,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希望的“金叶子”。在国家推动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促进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年轻一代正以实践为桥,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古老的茶文化在青春力量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言:“从采茶炒茶的辛劳,到品茶悟茶的通透,我们不仅学会了一门技艺,更读懂了‘精益求精’的匠心与‘谦和有礼’的文化根脉。”

作者:徐文婧、崔文畅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标签:
责任编辑:ZBC7812